依2:1-5或依4:2-6
咏122:1-2,4-5,6-7,8-9
玛8:5-11
在天主面前,人人都是受造物,没有例外(创2:7)。圣经这一思想启示出,人无贵贱、众生平等,同时,人须敬重造物主,敬重天意。
在今天的福音中,那位罗马的百夫长虽受时代的限制,但却努力突破社会制度的藩篱,视奴隶为亲人,且爱护有加。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接受了犹太人的信仰,但可以肯定,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圣经的要求:懂得人人平等,懂得以爱相连。在基督内只有爱,在爱内没有身份之别。百夫长为了自己的仆人,不惜躬身前往“恳求”耶稣。
一位有权有势的罗马的百夫长来请求一位普通的犹太人,除非百夫长早已将耶稣视为默西亚基督,他的行为是无法解释的。如果他已经承认耶稣是天主子,面对造物主只有一个态度,即俯首敬畏、谦恭遵从。尊奉天意本身就是人的幸福。关于这一点,百夫长做得实在太好了。一方面,他相信主的慈爱必会治愈自己的仆人;另一方面,他深感无权惊动“圣驾”,更不堪主的驾临。正如士兵对长官必须服从,受造物对造物主应有同样的服从。
百夫长的信德受到了耶稣的称赞,并指出他将成为万民得救的模范。因此,我们从百夫长身上得到启示:人需要常常回到受造物的身份,审视和建树人与天主之间的信仰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