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礼仪 > 基督救恩的普世性(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 正文

基督救恩的普世性(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发表时间:17-08-18 来自: 作者:施省三神父 编著  点击次数:1543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弥撒读经的主题是基督救恩的普世性。弥撒中的两篇读经都涉及这个题目。第一篇读经称耶路撒冷的圣殿为“万民的祈祷所”。在第二篇读经里,圣保禄宗徒承认自己是外邦人的宗徒,但是他同时声明天主并没有撒回赏赐给以色列人的恩许。不论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众人都可以蒙受天主的怜悯,获得救恩。

弥撒福音当然也发挥同一的主题。但是,在诵读这篇福音之前,我们要先记住这点︰《圣玛窦福音》的原始读者是从犹太教归化的基督信徒。在他们的心目中,以色列是天主的选民,这种信念是根深蒂固的,任何与这信念相反的道理,他们很难予以接受。为此,在撰写这部福音时,在构思措辞上,圣玛窦曾煞费一番苦心。他不但援引耶稣的话,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人当中的亡羊”,而且又称那迦南妇女为狗,称以色列人为儿女。他写道︰“拿儿女吃的饼扔给小狗吃,是不对的。”这当然能使他博得犹太读者们的欢心了。

但是,我们不能小看圣玛窦的写作手法。他知道用这表面上十分蔑视人的名词称呼那妇人,实质上却用它来突出那外邦女子谦虚而诚实的信德。

“是的,主啊﹗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来的碎屑啊﹗”

“妇人哪﹗你的信德真大﹗”

对那位妇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耶稣口中的这句话,更大的赞扬吗?

这样,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藉着记述一位外邦女子向耶稣祈求为她女儿驱魔的个案,宣讲了基督救恩普世性的道理。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救恩普世性是我们天主教会的基本信念。但是,这信念不但在教会初期,即使在以后,甚至直到今日,仍在教会内不断地引起一些冲突和争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总是这种或那种民族主义。这样的现象在所谓传教地区中尤其显着。就拿我们中国的教会来说吧,明末清初曾出现过“礼仪之争”。在这场争论中,除了基督福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难以调谐和各传教修会不肯合作之外,不能不说没有国家主义在作祟。起初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保教权的冲突,后来是法国势力的挤入。十九世纪末叶,保教权落在法国的掌握中了,德国和意大利便相继起来角逐。同时,在列强的侵略和蹂躏下,中华民族醒觉,民族主义的思想也感染了我们中国天主教徒,神职人员也不例外。民族主义是好是坏,是另一回事;将它与基督福音搀杂在一起,鱼目混珠,在过去和在现在,都为教会造成极大的祸患。我们中国天主教徒曾经为此吃够苦头,今日千万不可重蹈覆辙了。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克服这周期性的病症呢?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教训我们︰要凭耶稣在迦南妇人身上所赞赏的那种谦虚而诚实的信德,那“真大的信德”﹗

基督,我们赞美你! 阿们。

(参阅《甲年主日读经释义》,施省三神父编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8年)

第1页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