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礼仪 >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弥撒福音释义 >> 正文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弥撒福音释义

发表时间:21-06-12 来自:【天主教方济会思高读经推广中心网】 作者:林思川神父  点击次数:1172

天国的比喻 【福音:谷四26-34】

那时候,耶稣对群众说:
26「天主的国好比一个人把种子撒在地里,
27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种子发芽生长,至于怎样,他却不知道,
28因为土地自然生长果实:先发苗,后吐穗,最后穗上满了麦粒。
29当果实成熟的时候,便立刻派人以镰刀收割,因为到了收获的时期。」
30他又说:「我们以什么比拟天主的国呢?或用什么比喻来形容它呢?
31它好像一粒芥子,种在地里的时候,比地上一切的种子都小;
32当下种之后,生长起来,比一切蔬菜都大;并且长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飞鸟能栖息在它的荫下。
33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按照他们所能听懂的,给他们讲道。
34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给他们讲什么,但私下里却给自己的门徒解释一切。

【经文分析】
马尔谷福音第四章1-34节的内容全部是耶稣的谈话,包含三个有关天国的比喻和一些相关的话语。这个主日的福音内容是后两个简短的比喻:「种子自长」(26-29)与「芥菜子」(30-32),以及在耶稣的比喻谈话结束后福音作者所加上的脚注(33-34)。

「种子自长」的比喻(26-29 )
耶稣在讲完「撒种」的比喻后,接着说了这个「种子自长」的比喻,内容一样是取材自耶稣从自己的家乡,加里肋亚地区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以及自然界的成长过程。不过真正的关键问题是,到底这个简短的叙述和所象征的内涵 ─ 天国真实 ─ 之间所存在的「比较点」为何?
在「撒种」的比喻中,人们可以轻易地将故事中的主角撒种者直接应用到耶稣身上,亦即把撒种者比拟为福音的宣讲者。然而在「种子自长」的比喻中,撒种者几乎完全居于幕后,和种子的成长过程与成熟结果毫无关系。
如此看来,成熟与收获只是这个比喻中次要的主题,真正的重点应该是「从自己」。在27节标志的「他却不知道」,更是强调这个「从自己」,这才是这个叙述最主要的重点。

「种子自长」比喻的「教导」
比喻强调「从自己」的成长直到收获,这个事实对应出一个批判性问题:人是否分享天国的来临?或人以什么程度参与天国的实现?比喻提供了一个大概令人相当惊讶的的答案:人必然参与其中,但并非「生产者」;只有天主自己是生产者,人只是「观察者」与「接受者」。

「芥菜子」的比喻(30-32 )
耶稣接着讲了一个「芥菜子」的比喻,同样是以自然界成长作为背景。耶稣以芥菜子的图像和重要的动机链接在一起,这个重要的动机虽然在开始时看起来非常微小,甚至令人轻视,然而却已经埋下了令人惊讶的,成熟之时宏伟的成果外观,这是天主决定的「最终成果」。比喻中说结果是甚至「生长起来,比一切蔬菜都大;并且长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飞鸟能栖息在它的荫下。」这个图像也出现旧约达四8-9;则十七23等经文中,因此可以明白,这个比喻的结果表达出末世性远超过人们想象的满盈与富裕景象。

「芥菜子」比喻的「教导」
这个比喻所教导的内涵相当清楚:天主的国不是一个可以「制作」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人们的工作而来的恩赐,也是一个感恩的合作。面对天国的来临不可采取过度倚靠自己的操作,或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天国完全是天主的事务,需要不断警觉观察,以及认真尽职的撒种者。

福音作者的脚注(33-34 )
这段福音最后两节经文是福音作者提供的脚注。33节说明:聆听与了解比喻的关键在于聆听耶稣。34节的内容似乎和前一节经文相互矛盾,这两节经文放在一起,显示出:耶稣的比喻一定会得到某些人的了解(33),但是这并不排除,必须经由耶稣才能获得更深刻的领悟(34)。

了解比喻的必要基础
虽然耶稣是在特定而具体的时空中讲述比喻,但被福音作者收集并编辑进入福音书中,因此,吾人必须将比喻放在整部马尔谷福音的脉络中,才能真正正确地了解比喻的内涵。天国的喜讯及其本身的要求,就如同耶稣本身默西亚性派遣的奥秘一样,需要在耶稣死亡与复活的光照之下才能了解。

第1页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