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礼仪 > 对天主的话的不同接受(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 正文

对天主的话的不同接受(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发表时间:17-07-14 来自: 作者:施省三神父 编著  点击次数:1482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的弥撒福音有长短两式。短式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13章,从第1节读到第9节为止;长式福音则继续读到第23节。短式福音内容是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长式福音内容除这比喻之外,又加上耶稣向他的门徒解释这比喻的意义。现代圣经学家,一般认为短式福音中的比喻固然是耶稣讲的,而长式福音中加上去的比喻解释,则是圣玛窦宗徒考察了他同时代的教会情况,而作出的神学反省。他把自己的心得,藉着耶稣的口舌,表达了出来。严格而论,虽然这不能说是耶稣亲口说的话,但对我们却也很有好处。它不但帮助我们瞭解初期教会的实际情况,也加深我们对这时代的教会的认识。

由于长式弥撒福音篇幅很长,我们只恭读短式的那部分:

那一天,耶稣从家里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群众集合在他周围,他只得上了一条小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耶稣用比喻向他们讲论了许多道理。他说:“看!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撒种时,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了。有的种子落在盖有浅土的石头地里,由于土层不深,随即发了芽;但太阳一出来,因为没有根,就晒枯了。有的种子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有的种子落在良田里,结了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三十倍的。有耳听的,听吧!”(玛13:1-9

我们刚才听到的比喻中,有三个构成因素:撒种的人,撒出去的种子,以及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面。为了把握这比喻所要传达的讯息,“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这种子虽然不是每一粒都发生了它们的效能,但是发生了效能的,有的结一百倍的果实,有的结六十倍,有的结三十倍,远远补偿了别的种子的不成功。所以,耶稣所讲的撒种的比喻的原来旨意,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或者说,是在说明天主的救世计划的必然成功。这也是本主日弥撒中第一篇读经所强调的道理。

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55章第1011节。这是以色列人被放逐之后,先知依撒意亚对他们说的话。那时,以色列国家已经灭亡,社会经济萧条,连他们的宗教也似乎没有了生气。为了安慰他们,和振作他们的低落情绪,依撒意亚先知向他们讲了下面的“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的比喻。

第一篇读经这样说:

上主说:“雨和雪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而要灌溉土地,使五谷萌芽生长,使播种者得到种子,使觅食者得到食粮。同样,出自我口的话,也不是空口白话,它必要完成我的旨意,执行我所指定的任务。”(依55:10-11

到这里为止,我们解释了本主日弥撒福音的短式,其内容只包括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我们说过这比喻,有三个构成因素,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因此,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旨趣,主要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这的确是本主日弥撒礼仪的主题,因为读经一也强调这道理。

但是我们没有讲到耶稣比喻中的第三个因素:土壤。耶稣分别四种不同的土壤:那就是路旁的土壤,石头地里的土壤,荆棘下面的土壤,以及好地里的土壤。只有落在好地里的种子产生了效果;落在其他三种土壤上的种子都没有产生效果。本主日弥撒的长式福音,也包括圣玛窦宗徒对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注解。他强调耶稣比喻中的第三个因素,把耶稣所分别的四种土壤,用来比作接受天主的话的人的不同心理准备。据圣玛窦解释,天主的话不能在人心中产生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不瞭解,没有恒心,或受世俗的焦虑和财富迷惑的干扰。圣玛窦宗徒这样的解释,原来是针对他同时代的教会的实际情况而言;对我们这时代的教会似乎也很相宜。所以我们特别把这点提出来,请主内的兄弟姊妹们注意!

基督,我们赞美你! 阿们。

(参阅《甲年主日读经释义》,施省三神父编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8年)

第1页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