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礼仪 > 末日喜筵(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 正文

末日喜筵(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发表时间:17-10-13 来自: 作者:施省三神父 编著  点击次数:788

主内的各位兄弟姐妹

请吃喜酒,是许多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在以色列人间也很盛行。所以,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屡次读到有关婚筵的记载,惯常用来象征默西亚时代的富庶,以及被迫害的天主子民最后胜利的光荣。譬如,圣咏第二十二篇的作者称天主是他的牧人,说

我实在一无所缺,

又说: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在我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弥撒礼仪援引婚筵的比喻。《第一篇读经》谈到“末日喜筵”。这里所谓“末日”是指默西亚时代;“末日喜筵”除了象征默西亚时代的富庶外,更意味着救恩的普遍性。在这篇读经里,依撒意亚先知借着“末日喜筵”的比喻,预言了基督的来临,并宣布了他将召集普世万民,建立他的圣教会。

《福音》谈到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我们记得:耶稣曾自比为新郎。他的门徒不像洗者若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一样常常禁食,因为他尚跟他们在一起。他说:

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能哀痛呢?但到了时候,新郎就从他们中间被劫去,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

后来,耶稣在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在让门徒们吃了他的身体和喝了他的血之后,接着便向他们说: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酒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

所谓“喝新酒”,就是指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的比喻。这比喻《圣路加福音》也记载了,不过旨趣与本主日所诵读的《圣玛窦福音》不一样。圣路加的记述似乎更接近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原始意义,它着重说明救恩的普遍性。不但以色列人,即使原来不是天主子民的万民或异邦人,也将被邀请来参与“末日喜筵”。

当圣玛窦撰写《福音》时,教会已经成立,而且在教会内已发生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在他的记载中,比喻的重心便由邀请转迁到接纳。它的主旨已不再是救恩的普遍性,而是得救的条件,或得救的人的资格了。

这样说来,《圣玛窦福音》记述的婚筵比喻,与它所记载的“莠子”和“往海内撒网”的比喻,有异曲同功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比喻的结束也像在那两个比喻中一样,也有这样一句话,说︰

扔在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教会是普世性的。不但耶稣的同胞以色列人,所有民族都被召进入教会。但是被召是一件事,得救是另一件事。所以,圣玛窦在记述了耶稣所讲的婚宴比喻之后,又添加了“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的情节,他被发现后,便被丢在外面黑暗中︰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圣玛窦更援引耶稣的话解释说︰

因为被召的人多,被选的人少。

这不是恐吓和威胁我们,而是要我们提高警惕。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是教友,可以保升天堂。不是的。做好教友,“穿婚宴礼服去赴婚宴的人,才能得救。

基督,我们赞美你! 阿们。

(参阅《甲年主日读经释义》,施省三神父编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8年)

第1页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